五台山碧山寺由广济茅篷接法成就永为十方常住碑记(民十 八年)   窃以具缚凡夫,以迷染为受生之本。法身大士,以悲智为应 化之源。故我文殊师利菩萨,道证两足,德超十地,久成正觉, 安住寂光。由悲愿宏深,故不动真际,现身尘刹,于此世界,示 作菩萨,以大智力,辅弼释迦。其应化之迹,在清凉山,华严经 中,预为宣说,以故大法东来,随即开山。自兹厥后,代有高人, 宏扬法化,利益群萌,由汉迄今,相续不绝。至明成化间,有孤 月净澄禅师者,禅净各臻其极,道声因之大振。代王成炼,事以 师礼,建寺于华严谷,以供奉焉。请敕赐额曰碧山普济禅寺,法 道大兴,宗风丕振。清初,蕴证如壁禅师,住持此寺,久为王臣 所尊敬,于康熙初,改寺额为护国焉。降及清季,哲人云亡,颇 形凋敝。于光绪三十二年,乘参、恒修、二师,来山朝台,见各 台顶,只有石室,绝无僧居。凡朝台者,渴不得饮,饥不得食, 倦无歇处。遂发大心,于北台顶,修一茅篷,名为广济,专为朝 台著,作一歇息饮食之所,随力结缘,以利一切中外缁素。民国 纪元之后,碧山寺僧,无可支持,田产典质殆尽。乘参、恒修、 果定,入碧山寺籍,称为东房。乘参更名昌乘,恒修更名昌恒, 果定更名隆果,所谓接法成就也。由是尽力募化,维持道场,建 设茅篷,接待十方僧众,竭力供养。从是以来,春则打念佛七, 夏则讲经,秋冬则坐香打静七,以尽己分,而祝国民。   添修禅堂寮舍,拟恢复旧制,永续祖灯。七年,募资赎回东 西两院屋地。九年,赎回光明寺村莜麦租四十石,以供僧众道粮。 九十两年,乘参、恒修、二师,相继圆寂。嗣法门人果定,遵遗 命,勉力维持。蒙诸大护法,诸山长老,赞襄之力,添修寮舍三 十余间。印补藏经,栽种树木。   修筑水渠,由光明寺村,直灌碧山寺内。修河道石坝,以防 冲湮而坏禾稼。南北诸山,诸大居士,以碧山寺既为十方常住, 理应大家赞成,呈文政府,出示立案,以期永久无替。公推马冀 平,汪大变,为代表。谛闲法师,并上海佛教维持会程雪楼等, 函祈山西阎督办维持。于是总参议长赵君戴文,委山西佛教会会 长力宏和尚,同会员等,于十六年五月来山。邀本山僧正副会长, 区长,商会会长,十大诸山,僧俗名流。公议碧山寺负债甚钜, 后起无人,由东房广济茅篷,代还债洋一万七千七百余圆。碧山 所有殿房田地,永远成立十方常住。不许再收徒弟,以免丧祖德 而辱佛门。于十七年七月二十九日,当同大众,还清隆福所欠外 债洋一万七千七百余圆。隆福前所押出红契约据,一并收回守存。 山西省佛教会,代为呈请省政府,县政府,备案出示,俾众周知 碧山寺永为十方常住,从兹专心办道,修持净业。将见狮子窟中, 了无异兽,栴檀林里,永绝伊兰。勉继孤月禅师之道,用慰文殊 大士之心。则一切缁素赞襄成全之一番苦心,不为虚设矣。凡住 此者,各宜勉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