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陈锡周居上书   如来出世,说法度生,原欲一切众生,直下了生脱死,亲证 无上觉道而已。但以众生根机不等,不能究竟畅佛本怀。只得随 顺机宜,循循善诱。大根则称性直谈,为说佛乘,令其即生圆证 佛果。如华严经之善财,法华经之龙女等。次则为说菩萨乘,缘 觉乘,声闻乘,令其渐次修习,渐次证果。又其次则为说五戒十 善,令其不堕恶道,受人天身,渐种善根。随其所种善很大小, 将来于三乘法中,随宿善力,发诸现行。或依菩萨乘,修六度万 行,而得亲证法身。或依缘觉声闻乘,悟十二因缘及四谛法,而 得断惑证真。此诸法门,虽则大小不同,顿渐各异。然一一皆须 自己修习力深,断惑证真,方可超出轮迥,了生脱死。若三界内 见思二惑,丝毫未尽。则生死根本,未能斩断,纵令定慧力深, 依旧无由解脱。如三果圣人,尚生五不还天,经许多劫,方证四 果。若证四果,则生死根本,断尽无余。然只是小果声闻,尚须 回己所证小果,趣向如来大道。于十方世界,乘愿受生,广行六 度万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随己功行深浅,或渐或顿,以次 证入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诸位。至等觉已,再破 一品无明,证一分三德,便入妙觉位而成佛矣。如来一代时教, 所说法门,虽则无量无边,其证入地位,毕竞不能超越于此。虽 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最为圆顿直捷。然见性成佛,乃约本 有法身,不涉凡圣因果修证而论。若依修证地位而言,亦与教家 了无异趣。而末世之中,人根陋劣,知识鲜少,悟者尚难其人, 何况实证。如来知诸众生唯仗自力了脱之难,故于一切法门之外, 特开念佛求生净土一门。但能信愿真切,即五逆十恶极重罪人, 临命终时,地狱相现。有善知识教以念佛,若能念佛十声,或止 数声,或止一声,亦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况彼修行世善,不 作诸恶者乎。若是精修梵行,禅定力深,则往生品位更高,见佛 闻法最速。即大彻大悟,断惑证真之人,亦须回向往生,以期圆 证法身,速成佛果。其余法门,小法则大根不须修,大法则小根 不能修。唯兹净土一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之则观音势及 文殊普贤,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则五逆十恶,阿鼻种性,亦可预 入其中。   使如来不开此法,则末世众生,欲即生了生脱死,便绝无企 望矣。然此法门如是广大,而其修法又极简易。由此之故,非宿 有净土善根者,便难谛信无疑。不但凡夫不信,二乘犹多疑之。 不但二乘不信,权位菩萨,犹或疑之。唯大乘深位菩萨,方能彻 底了当,谛信无疑。能于此法深生信心,虽是具缚凡夫,其种性 已超二乘之上。喻如太子堕地,贵压群臣。虽其才德未立,而仗 王力故,感如此报。修净土人,亦复如是。由以信愿持佛名号, 即能以凡夫心,投佛觉海。故得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也。欲说净 土修法,若不略陈诸法仗自力了脱之难,此法仗佛力往生之易, 则不是疑法,便是疑自。若有丝毫疑心,则因疑成障。   莫道不修,修亦不得究竟实益也。由是言之,信之一法,可 不急急讲求,以期深造其极乎哉。所言信者,须信娑婆实实是苦, 极乐实实是乐。娑婆之苦,无量无边。总而言之,不出八苦。所 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此八 种苦,贵极一时,贱至乞丐,各皆有之。前七种是过去世所感之 果,谛思自知,不须详说,说则太费笔墨。第八五阴织盛苦,乃 现在起心动念,及动作云为,乃未来得苦之因。因果牵连,相续 不断。从劫至劫,莫能解脱。五阴者,即色受想行识也。色,即 所感业报之身。受想行识,即触境所起幻妄之心。由此幻妄身心 等法,于六尘境,起惑造业,如火炽然,不能止息,故名炽盛也。 又阴者,盖复义,音义与阴同。由此五法,盖复真性,不能显现。 如浓云蔽日,虽杲日光辉,了无所损。而由云蔽故,不蒙其照。 凡夫未断惑业,彼此五法障蔽,性天慧日,不能显现,亦复如是。 此第八苦,乃一切诸苦之本。修道之人,禅定力深,于六尘境界, 了无执著,不起憎爱。从此加功用行,进证无生。则惑业净尽, 斩断生死根本矣。然此工夫,大不容易。末世之中,得者实难。 故须专修净业,求生极乐。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则 莲花化生,无有生苦。纯童男相,寿等虚空,身无灾变。老病死 等,名尚不闻,况有其实。追随圣众,亲侍弥陀。水鸟树林,皆 演法音。随已根性,由闻而证。亲尚了不可得,何况有怨。思衣 得衣,思食得食。楼阁堂舍,皆是七宝所成,不假人力,唯是化 作。则翻娑婆之七苦,以成七乐。   至于身则有大神通,有大威力。不离当处,便能于一念中, 普于十方诸佛世界,作诸佛事,上求下化。心则有大智慧,有大 辩才,于一法中,遍知诸法实相,随机说法,无有错谬。虽说世 谛语言,皆契实相妙理。无五阴炽盛之苦,享身心寂灭之乐。故 经云,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也。娑婆之苦,苦不可言, 极乐之乐,乐莫能喻。深信佛言,了无疑惑,方名真信。切不可 以凡夫外道知见,妄生猜度,谓净土种种不思议胜妙庄严,皆属 寓言。譬喻心法,非有实境。若有此种邪知谬见,便失往生净土 实益。其害甚大,不可不知。既知娑婆是苦,极乐是乐。应发切 实誓愿,愿离娑婆苦,愿得极乐乐。其愿之切,当如堕厕坑之急 求出离,又如系牢狱之切念家乡。己力不能自出,必求有大势力 者提拔令出。娑婆世界,一切众生,于逆顺境,起贪瞋痴,造杀 盗淫,秽污本有妙觉明心,乃无底之厕坑。既造恶业,必受恶报。 久经长劫,轮迥六道,乃不赦之牢狱。阿弥陀佛于往劫中,发四 十八愿,度脱众生。有一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求生我国, 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誓愿度生。若众生不 求接引,佛亦无可奈何。倘志心称名,誓求出离娑婆者,无一不 蒙垂慈摄受也。   阿弥陀佛有大势力,能拔娑婆无底厕坑不赦牢狱之人,直下 出离其中,悉皆安置于极乐本有家乡,令其入佛境界,同佛受用 也。欲生西方,最初须有真信切愿,若无真信切愿,纵有修行, 不能与佛感应道交,只得人天福报,及作未来得度之因而已。若 信愿具足,则万不漏一.永明所谓万修万人去者,指信愿具足者言 也。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以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行。 信愿行三,乃念佛法门宗要。   有行无信愿,不能往生。有信愿无行,亦不能往生。信愿行 三,具足无缺,决定往生。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 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言念佛正行者,各随自己身分而立,不可 定执一法。如其身无事累,固当从朝至暮,从暮至朝,行住坐卧, 语默动静,穿衣吃饭,大小便利,一切时,一切处,令此一句洪 名圣号,不离心口。若盥漱清净,衣冠整齐,及地方清洁,则或 声或默,皆无不可。若睡眠及裸露澡浴大小便时,及至秽污不洁 之处,只可默念,不宜出声。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便不恭敬。勿 谓此等时处,念不得佛。须知此等时处,出不得声耳。又睡若出 声,非唯不恭,且致伤气,不可不知。虽则长时念佛,无有间断。 须于晨朝向佛礼拜毕,先念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毕,即念 赞佛偈,即阿弥陀佛身金色偈。念偈毕,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 慈大悲阿弥陀佛。随即但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或一千声,或五 百声,当围绕念。若不便绕,或跪或坐或立皆可。念至将毕,归 位跪念观音,势至,清净大海众菩萨各三称。然后念净土文,发 愿回向往生。念净上文者,令依文义而发心也。若心不依文而发, 则成徒设虚文,不得实益矣。净土文毕,念三归依,礼拜而退。 此为朝时功课,暮亦如之。若欲多多礼拜者,或在念佛归位之时, 则礼若干拜佛外,九称菩萨,即作九礼。礼毕即发愿回向。或在 功课念毕礼拜。随己之便,皆无不可。但须恳切至诚,不可潦草 粗率。蒲团不可过高,高则便不恭敬。若或事务多端,略无闲暇。 当于晨朝盥漱毕,有佛则礼佛三拜,正身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 尽一口气为一念,念至十口气,即念小净土文。或但念愿生西方 净土中四句偈。念毕礼佛三拜而退。   若无佛即向西问讯,照上念法而念。此名十念法门。乃宋慈 云忏主为王臣政务繁剧,无暇修持者所立也。何以令尽一口气念。 以众生心散,又无暇专念。如此念时,借气摄心,心自不散。然 须随气长短,不可强使多念,强则伤气。又止可十念,不可二十 三十,多亦伤气。以散心念佛,难得往生。此法能令心归一处, 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念数虽少,功德颇深。极闲极忙,既各有 法。则半闲半忙者,自可斟酌其间而为修持法则也。又念佛之人, 必须事事常存忠恕,心心提防过愆。   知过必改,见义必为,方与佛合。如是之人,决定往生。若 不如是,则与佛相反,决难感通。又举凡礼拜读诵大乘经典,及 作一切于世于人有益之事,悉皆以此回向西方。不可唯以念佛回 向西方,其余功德,另去回向世间福报,则念不归一,便难往生。 须知真能念佛,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如长寿无病, 家门清泰,子孙发达,诸缘如意,万事吉祥等,)若求世间福报, 不肯回向往生,则所得世间福报。反为下劣。而心不专一,往生 便难决定矣。此念佛法门,一代时教大乘经典,尽皆赞扬。小乘 经中,绝不提起。有不通教理者,斥为小乘。乃无知邪说,不可 听从。又乩壇所说,多属灵鬼依托当人之智识而作。若说世间道 理,则是者尚多。若说佛法,则非已所知,妄造谣言。如金刚直 解后,所附之先天古佛宝号,乃灭人慧命,瞎人正眼,极恶无比 之魔话。以此施人,罪过无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