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 

 

净土法门与其它法门

净土一法。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之总持法门。余诸法门。

虽则高深玄妙。而博地凡夫。谁能现生亲证。而得其实益。唯信、愿、念佛、求

生西方。则可仗佛慈力。接引往生。既生西方。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最下者

。便与小乘四果阿罗汉。圆教七信位菩萨齐。是知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所说诸

法门中之特别法门。不得与一切法门之修证相比而论。现在许多大聪明人。视净

土为小乘。不但自不修持。且多方辟驳破人修持。不知此法。乃凡圣同修之法。

将堕地狱之业力凡夫。能念佛名。即可直下往生。将成佛道之等觉菩萨。尚须以

十大愿王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大矣哉。净土法门也。

可怜哉。不唯不修持。而复辟驳之大聪明人。幸矣哉。愚夫愚妇。信愿持名。得

与观音势至清净海众同为伴侣。

 


 

买物放生

买物放生。与布施同。须善设法。勿立定期。勿认定地。勿议定物。随缘买放。

生得实益。若定期、定地、定物、则是促人多捕矣。买牛、羊、猪、须有常年草

料费、为数甚巨。然每有放者。或不纳费。则须办者代买。似宜以资交办理之人

。令彼随意。或买生物。或买草料。为合宜耳。

 


 

四十八愿中,唯除五逆之句,而观经又许五逆往生,相互冲突,恐生疑惑!

净土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其利益与普通法门,大不相同。古今多有依普

通法门,论净土法门,由玆自误误人,又自谓弘法利生者,不胜其多。其最初错点,在不察佛力与自力之大小难易。以仗佛力之法门,硬引仗自力之法门。而欲

平论,致有此失。使知佛力不可思议,不能以具缚凡夫修持之力,相为平论,则

凡一切惑不信之心,化为乌有。至于无量寿经,乃至十念,咸皆摄受。唯除五逆

,诽谤正法者,此约平时说,非约临终说。以其既有五逆之极重罪,又加以邪见

深重,诽谤正法,谓佛所说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及念佛往生之法,皆是诓骗愚

夫愚妇奉彼教之根据。实无其事。由有此极大罪障,纵或有一念十念之善根,由

无极惭愧极信仰之心,故不能往生也。观经下下品,乃约临终阿鼻地狱相现时说

。虽不说诽谤正法,而其既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必不能不谤正法。若绝无谤法

之事,何得弑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乎。每有作此无谤法、彼有谤法解者,

亦极有理。但既不谤法,何又行三种大逆乎。是知四十八愿,系约平时说。观经

下下品,是约己见地狱至极之苦相说。其人恐怖不可言宣,一闻佛名,哀求救护

,了无余念,唯有求佛救度之念。虽是乍闻乍念,然已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

外无佛,佛外无心、故虽十念,或止一念,亦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也。四十八愿,乃约平时说,观经下下品,乃约临终说。由时事不同,故摄否有异。谓为冲

突则成凿死卯子汉矣。

 


 

莲宗四祖。亲见文殊。示以念佛

按高僧传三集,法照大师传云。大师于大历二年,栖止衡州云峰寺,屡于粥钵中

,现圣境,不知是何名山。有曾至五台者,言必是五台。后遂往谒。大历五年,

到五台县,遥见白光,循光往寻,至大圣竹林寺。师入寺,至讲堂,见文殊在西

,普贤在东,据师子座,说深妙法。师礼二圣,问言,末代凡夫,去圣时遥,知

识转劣,垢障尤深,佛性无由显现。佛法浩瀚,未审修行于何法门,最为其要。

唯愿大圣,断我疑纲。文殊报言,汝今念佛,今正是时。诸修行门,无过念佛,

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此之二门,最为径要。所以者何。我于过去,因观佛故,

因念佛故,因供养故,今得一切种智。故知念佛,诸法之王。汝当常念无上法王

,令无休息。师又问,当云何念。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

不可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命终之后,决定往生,永不退转。说是语已,

时二大圣,各舒金手,摩师顶,为授记曰:汝以念佛故,不久证无上正等菩提。

若善男女等,愿疾成佛者,无过念佛,则能速证无上菩提。语已,时二大圣,互

说伽陀。师闻已,欢喜踊跃,疑网悉除。此系法造大师,亲到竹林圣寺,蒙二大

圣所开示者。清凉旧志,被无知禅僧,将所开示,改作禅语,殊可痛恨。近修之志,按高僧传三集,法照大师传录。不标清凉志者,恐不知者,以旧志阅之,则

反为疑谤。瞎正法眼,断人善根,罪莫大焉。

 


 

文殊示诸佛皆从念佛而生

文殊乃七佛之师。自言我于过去,因观佛故,因念佛故,今得一切种智。是故一

切诸法,般若波罗蜜,甚深禅定,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过去诸佛,尚由念

佛而生。况末法众生,业重福轻,障深慧浅。藐视念佛,而不肯修,意欲一超直

入如来地,而不知欲步五祖戒、草堂清、之后尘,尚不能得乎。禅宗自梁发源,

其教人亲见自性之法语,虽高超玄妙,犹有文义。六祖后,南岳、青原、二祖,

遂用机锋转语,唯恐人以解义为悟,而不能实证,故以此法,杜妄充悟道之弊。

而其参究工夫,大非易易,多有数十年尚未彻了者。赵州八十,尚南北参叩,故

云赵州八十犹行脚,只为心头未悄然。可知此种大根行人,尚如是之勤劳,况根

性下劣者乎、至宋而禅道仍大兴,则实证者盖寥寥矣。

 


 

赵州和尚念佛

禅家宗旨,无论问佛、问法,纵尽世间所有为问,答时悉皆指归本分,绝不在佛

、在法,及在诸事上答。所谓问在答处,答在问处。若认做按事说者,则完全错

会了也、而今人业深慧浅,每将直指本分之话,认做解义训文之词、如赵州云,

老僧念佛一声,漱口三日。及佛之一字,吾不喜闻。个个认为实话,遂以念佛为

不屑而藐视之。不知赵州佛之一字,吾不喜闻下,有问,和尚还为人否、州曰,

佛佛乎。有问,和尚受大王如是供养,如何报答。州云,念佛乎。又僧问,十方

诸佛,还有师也无。州云,有。问,如何是诸佛师。州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乎。夫念佛一声,漱口三日,与佛之一字,吾不喜闻,及以佛佛为人,以念彿报恩,以阿弥陀佛为十方诸佛师。皆是指归本分之转语。若将前之二语,认做实话

而实行之,必至谤佛谤法谤僧。永堕恶道。若将后之三语。认做实话而实行之。

必至业尽情空,现生证圣,往生上品,渐至成佛。此二种话,各禅书均一齐同录

。前二语,前二语。凡一切人,皆常提倡。后三语,吾数十年来,未见一人言及

一句者。前后所说,皆归本分。后三句,纵不会赵州之意,其利益比会得赵州之

意更大。以虽不会赵州之祖意,乃是遵如来金口诚言之佛教。前二句,纵会得赵

州意,也不过是开悟而已,其去了生死尚大远在。

 


 

总持法门

念佛法门,乃律、教、禅、密、诸宗之归宿,人、天、凡、圣成佛之捷径。一切

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小知见人,均谓是愚夫愚

妇之法门、岂知华严会上,善财以十信后心,受文殊教,遍参知识,随闻随证。

末后至普贤菩萨所,蒙其加被开示,所证与普贤等,与诸彿等。普贤为其称赞如

来胜妙功德,令其发十大愿王,以此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并劝尽华藏世界海诸佛菩萨,一致进行,求生西方。夫华藏海众˙无一凡夫

、二乘,及未破无明之权位菩萨。最下者,即为圆教初住。其人已能于无佛世界

,现身作佛,及随类现种种身,以度脱众生。此后从二住,以至十住、十行、十

回向、十地等觉,位位倍胜。是诸菩萨,皆以十大愿王,求生西方。彼何人斯,

敢与彼抗。由是知念佛法门,实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

始成终之总持法门、故得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并阐,万论均宣、以其是以

果地觉,为因地心˙而即得因赅果海,果彻因源也。

 


 

观心念佛与摄心念佛

净土宗旨当依「一函遍复」所说,生真信。发切愿。至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

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 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

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

,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浅之则得一心。深之则得三昧。三摩地,亦三昧之

别名,此云正定,赤云正受。正定者,心安住于佛号中,不复外驰之谓。正受者

,心所纳受,唯佛号功德之境缘,一切境缘皆不可得也。能真都摄六根而念,决

定业障消除。善根增长。不须观心,而心自清净明了。观心之法,乃教家修观之法,念佛之人,不甚合机。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普被上、中、下,若圣 若凡

,一切机之无上妙法也。

 


 

自力与佛力

一切法门,皆仗自力了生死。念佛法门,兼仗佛力了生死,仗自力了生死。非一

生两生能了。证初果人,尚须七生天上,七生人间,方证四果,四果则了生死矣

。未证初果之人,升沈不定。今生很好修行,来生造大业者,百有九十多。证初

果人,纵令以威力逼令造业,宁肯拾命,不肯造杀、盗、淫、等恶业。若不出家

,亦娶妻室,若令邪淫,宁死不行。此人虽未了生死,决定不会下降。未证初果

者则不定。纵一生两生不造业,决难永不造业。故知仗自力断惑证真之难,难如

登天矣。念佛之人,必须生真信,发切愿,决定现生求佛加被,到临命终时,蒙

佛接引,往生西方。平时念佛,如丧考妣,如救头燃。又须以此法门,随分随力

,与一切人说。又须事事尽已职分,便可满愿。欲看经,则宜先看净土五经。欲

看浅近之书,当看印光文钞,印光嘉言录。再欲看最初要,极深妙,又易于领会者,当看净土十要。欲知古今往生事迹,当看净土圣贤录。念佛法门,下手易而

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行、住、坐、卧,一切时,一切处,均好念。若衣冠

整齐,手脸洁净,出声念,默念。均可。若睡倒,及衣冠不整齐,尚未洗漱,及

到不洁净处,或抽大小解时,皆须默念,不宜出声,虽睡不可赤体,须穿衫裤。

心中常存敬畏,不可放纵。欲摄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

别种念想。第二要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则妄想自

渐渐消灭矣。即默念,也要听,以心一起念,即有声。自己的耳,听自己心里的

声,仍然明明了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

为第一,注重在听。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心,即意根。口即舌根

。听,即耳根。心念、口念、耳听,此三根一摄,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

闻别的气味,身也不敢放逸懈怠,故名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自无污杂妄念

,故名净念。净念,必须要常常相继不断。故名净念相继,净念相继,能净念相继,久而久之,则得念佛三昧。此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

故云,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三摩地,即三昧之别名。如此念之,决有净念常存

,妄念全无之一日。

 


 

日诵经咒选录

佛法大无不包,细无不举,唯佛与佛,乃能究竟。登地菩萨,尚不能穷源澈底,

况具足惑业之博地凡夫乎哉。然撮其要义。则唯期洞明自心,彻证佛性。欲明自

心而证佛性。必须以戒束身,以定息妄,以慧断惑。自可出幻妄之生死,证真常

之涅槃矣。其修持次序,当以开本知见为先导,信愿念佛为正行,万善庄严为助修。以故首列金刚经,心经,观世音普门品,大势至念佛圆通章,阿弥陀经,往

生咒,念佛起止仪,发愿文,以及大悲、准提、各咒。或兼持各种,或专持一种

,悉以作修持净业之助。以冀彻悟五蕴原空,诸法非相,遍行万行,而不见能行

之相。专志念佛,而了知心作心是。能如是修,则顿出迷途,直登觉岸矣。良以

末世众生障深慧浅,匪仗佛力,实难解脱。以念佛一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无上法门。校彼一切仗自力断惑证真以了生死

者,奚啻天渊悬殊焉。又欲初机行人,深知各种法门之所以。在家二众,于日用

伦常中,即能真俗并融,儒佛两尽。感应篇,阴骘文,觉世经,及净土修持各开

示、以为改过迁善,趋吉避凶,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规则准绳。 庶可现生即出

三界六道之外,直入七宝九莲之中。愿诸修士,同加注意。

 


 

净土之妙

净土法门,普被三根。于在家人,更为要紧。以在家人,各有职业不易参研宗教

等法。唯此念佛一法,最契理契机。老实头颛蒙念佛,念到业尽情空时,父母未

生前本来面目,如来藏妙真如性,悉皆觌体全彰。待至临终,定登上品。其或根

机陋劣,未能业尽情空。然以真信切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之诚,必能与佛感

应道交,亲蒙接引,即得带业往生。净土之妙,妙在于此。不识此义。纵令参禅

得髓,看教明心。傥有丝毫惑业未尽,仍然生死轮回不得出离。且莫自持,致令

愚夫愚妇念佛求生西方,逐得带业往生者所怜悯。鸣呼,真利益多被极庸愚人得

。大聪明人,每每不能望其肩背者,多缘自恃聪明,纵有佛力不肯倚仗,卒致长

劫轮转,了无出期,可不哀哉。

 


 

学佛浅说

佛法深广,有如大海,唯佛与佛,方能彻其源底、其余九法界,虽则圣凡利钝不同,各各随已分量而为修习,以迄证入。譬如修罗香象,及与蚊虫,饮于大海,

各得饱腹而去、若欲一口吸尽,除非具足大海之量者方可。否则祗可亲尝其味,

未易穷源彻底也。然佛法乃一切众生即心本具之法。于众生心外,了无一法之所

增益。以一切众生之心,当体与佛无二无别。但由迷而未悟,起惑造业,随业受苦、以致即心本具之智慧德相,被烦恼恶业之所盖覆,如云笼月不见光相。虽则

不见光相,而月之光相常自如如,了无所减。如来由起无缘慈,运同体悲,随顺

机宜,与之说法。虽、大、小、权、实、偏、圆、顿、渐,随机施设,种种不同

。在佛本意,无非令一切众生,背尘合觉,返迷归悟,出幻妄之生死,成本具之

佛道而已。以众生业障深重,未易消除,故特开信愿念佛之净土法门,俾一切若

圣若凡,或愚或智,同仗阿弥陀宏誓愿力,往生西方,则复本具之心性,成无上

之菩提,盖易易矣。自佛法入震旦,千八百余年以来,凡圣君贤臣,伟人名士,

莫不仰遵佛嘱,护持流通。以佛法虽属出世之法,所有世间经世之道,悉皆包括

无遗。举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咸与世间圣人

所说无异。世间圣人,唯令人尽义尽分,佛则具明能尽义尽分,与不能尽义尽分

之善恶报应。尽义尽分只能教其上智,若禀性顽劣,则不是伪为,便是故悖。傥

知善恶报应,则欲为善而必能勉力,欲为不善而有所不敢矣。如来所说三世因果

,六道轮回等法,深则见深,浅则见浅、以之修心,即可断惑证真,了生脱死。

以之治世,即可胜残去杀,返浇还淳。近来世道人心,陷溺已至极点。竞倡新法

,废弃旧章。虽父子夫妇之伦,尚欲推翻,况其小焉者乎。以故天灾人祸,相继

降作,国运危岌,民不聊生。有心世道人心之人,欲为挽救,普劝悉皆研究佛学

,戒杀放生,吃素念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由一传十,由十传百,至千至万

,靡然风从。庶可望其天下太平,人民安乐,此实治乱持危,改革世道人心之根

本法轮也。当今之世,若不以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为训,虽圣贤齐出于世,亦未

如之何矣。若不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是修,纵天姿高上,亦难断惑证真,了生

脱死。

 


 

挽回世道人心

今日之世道人心,陷溺已至其极。具忧世之心者,种种设法以维持之。否则人道

将几乎熄。诚可畏也。虽然,欲挽回世道人心,当从根本上解决,则用力而得效巨。有真知确见者,当必群相景从,如风偃草矣。医家治病,有标有本,视其缓急,而为疗治,未可以执一论也。今世道人心之病深矣,若只逐事而劝谕之,虽

亦可以收移风易俗之效,固不如从根本致力为得也,所言从根本上致者,即提倡

家庭教育,提倡因果报应。俾一切人知,各知为人之道,各尽已分。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果能人各如是,则家门兴盛,子孙贤

善矣。又须常、凛福善祸淫,善恶殃庆之说。以之自修,复以之教家人,则其家

人优入于圣贤之域而不自知。故孔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

身。此语非特为有爵位者言,匹夫匹妇,同一责任、古人所谓天下不治,匹夫有

责者,以天下人材,必从家庭中出。家庭有善教,自然子女皆贤善。家庭无善教

,子女之有天姿者,习为狂妄,无天姿者, 狎于而恶,二者皆为国家社会之蠹。

是知家庭教育,乃治国平天下根本。而因果报应,为辅助教育之要道。

 


 

保胎

保胎以绝欲为第一义。故保产心法,首戒交媾,妇一有孕之后,切戒交媾。所以

昔人有孕,即另室,不与共寝,恐动欲念也。大抵三月以前犯之,则欲念起而子

宫复开,多有漏下胎动诸患。三月以后犯之,则胞衣厚而难产。要知欲火伤胎,

必致污浊凝积。且儿身白浊、痘毒、 疮疾,医治难痊,俱因父母不慎也。此初受

胎一大关系也。果识得受胎,与临产之关系,则凡有所生,自无堕胎及难产等患

。而所生儿女咸皆资质庞厚,性情温良。即少痘疹等毒,又复长寿健康。人果预

知此义,则必致身心安乐,子孙贤善, 丕振家声,有益社会。所谓治病于未病之先,即含致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种种胜益。

 


 

大无畏施

施有三种。一财。施,即以钱财,及衣、食、住,给济贫穷苦困苦者。二法施,

其人不知善恶邪正,及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并了生脱死切要法门,方便善巧为

宣说。或以佛、菩萨、祖师、善知识,所说契理契机之书。印送流通。俾见闻者

生正信心,渐次深入,以至了生脱死,超凡入圣者,皆名法施。三无畏施,一切

众生好生恶死,普劝同人,戒杀护生。并人有怖畏,或弭其祸,或启其衷,是小

无畏施。一切众生,终难免死,死而复生,生而复死,永劫长怀此之怖畏。令彼

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渐次进修,至成佛道,是名大无畏施。此三种施,财施只

在现生,后二直尽未来。凡欲利人以期圆自己福慧者。宜随已力而实行之。则人

民幸甚,国家幸甚。

 


 

人道大纲

人禀天地之正气以生,当效法天地高厚覆载之德以参赞化育。继往开来。庶可不

愧与天地并立为三。以称三才之名耳。忠、孝、节、义,乃人道之大纲。人若无此。则与禽兽何异。纵时属民主,亦不可不以忠义为训。良以忠之意义,不专指

事君言。故曾子以忠恕明夫子之道,以为人谋而不忠日常自省。固知忠之一字,

义贯万行,事君乃其一端耳。窃谓忠者,尽已之心,真诚无欺之谓。人若存心以忠,必能孝亲。敬兄,睦族、信友,矜孤、恤寡,仁民、爱物,诸恶莫作,众善

奉行矣。何也,以忠则不欺,不欺则尽分,尽分则属已分中事,自必务乎实行,

决无虚应故事,不尽已心已力之虞。近世虽则推倒帝制,然须事事讲忠,不至

我诈尔虞,漫无准的。得势则群相辅弼,失事则群相弃舍,或反从而攻击之,互

相倾轧,了无底止,皆由不讲忠义之所致也。忠义不讲,则父子夫妇之伦,均可

弁髦视之。弁视既久,则作桎梧。负此桎梧,不得自由,不得不演出杀父杀母,

逆天悖理之恶剧,以期其任意随心,无所拘束也。鸣呼,不讲忠义,其祸至于此极,可不为痛哭流涕长太息乎。

 

 


 

百工技艺与圣贤大纲

天下无二道,圣凡无两心。举古、今、中、外,莫不以孝、弟、忠、信,礼、义

、廉、耻及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之事理,为立身行道,治国安民之本。良以此种

事理,皆吾人性分中所固有之常,无论智愚贤否,悉皆具备。其所作所为,或

有符合戾之不同者,乃由闲邪存诚,克已复礼,及迷心逐物, 意纵情之所致也。故书有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之训。佛示:迷则佛即众生,悟则众生

即佛之道。是知圣,狂,生,佛。只在一念迷悟之间。初由立心 殊。终致天渊

悬隔,人可不自勉,以期希圣希贤乎哉。世间百工技艺。各有规准绳,按前人

之成规而习之,及至熟极,则无不随心应手而成耳,希圣希贤,亦复如是。举其

大纲,则明明德,亲民,止至善,三者而已。然欲明其明德,必须先从格除烦恼

之物欲,推致固有之良知下手。即所谓闲邪存诚。克已复礼。直至格致至极,则

人欲净尽,天理流行。于明明德之大纲已得,其他则举而措之,无不随心应手而

克办耳。然须多识前言往行,以为存养省察之助。

 

 


 

菩萨现身

须知菩萨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菩萨无境,以众生之境为境。故得有感即通,

不谋而应。良由众生心之本体,与菩萨之心,息息相通。由众生背觉合尘,逐成

通而不通之象。若众生一念生信。虔持圣号,背尘合觉。返迷归悟。又成不通而

通之象。以故凡遇极大险难,举念即获感应。又菩萨现身,不专现有情身。即山

河树木,桥梁船,楼台房舍,墙壁村落,亦随机现。必使到绝地者。复登通

,无躲避处,得大遮。种种救护。难尽宣说。

 


 

杀生不异杀佛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作佛。佛视一切众生皆是佛,故梵纲经云,我是已成佛,汝是未成佛,若能如是信,戒品已具足。以能信自己是未成之佛,必定要改

恶修善,发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以期断尽烦惑,亲证即心本具之真如佛性。能

信一切六道众生是未成之佛,必定要极力劝导,互相维持于同类,决无相争相杀

之之恶作。必定要戒杀护生,大设方便于异类,决无食彼益我之惨心。人由不知

自己,与一切众生,皆是未成之佛,故不惜杀人盈城盈野以相争,与杀彼之身,

以期悦我之口腹也。世人杀生习以为常,大小事体,皆须行杀。祭神祖,养亲

待客,无肉则不能为礼。以极苦极惨之事加诸物,用表我之诚垦孝敬。在迷情边论,则尚有可取。在实际上论,则大为可怜也。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轮回六道,互为父母、兄弟、妻子、眷属,互生。互为怨家对头,循环报复,互杀。佛

于诸大乘经中,屡为劝诫,而见闻者少。即得见闻,而信受奉行者更少。于是佛

以大悲,现诸异类。供人杀食。即杀之后,现诸异相,俾一切人,知是佛现,

杀劫,以安众生。如蛤、蚌壳牛腰、羊蹄,猪齿、 鳖腹,皆有佛。惊人耳目,息世杀机,载藉所记。何能备述。未杀之前,均谓是畜,即杀之后,方知是坲。是知杀生,不异杀佛,即非佛现,亦未来佛,杀而食之,罪逾海 ,急宜痛戒,庶可解脱。须知人物虽异,灵蠢互性,蠢人识暗,灵物智明。五伦八德,固

不让人,其诚挚处,比人更深。敢以我强,杀食其肉,致令未来,常受人食。历

观史藉,自古及今,凡利人利物者,子孙必定贤善发达。凡害人害物者,子孙必

定庸劣灭绝。故孔子之赞周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余庆余殃者,正庆正殃之盈余也,正庆正殃,乃积善积不善之本人,受于来生

后世,比余庆余殃,当超过百千万倍。人若知此,断不肯以一时之小快愉,致

永受大祸害于无穷也。

 

 


 

祭祖用素

食肉一事,大是怪事,但以习行即久,不知其非,凡以为礼。故祭天地,祭祖宗

,奉父母,待宾客,皆以肉为表示诚孝恭敬之物。世间圣人,不说三世因果,六

道轮回之事理,亦随顺俗情而行,又复 谆谆于仁民爱物之道。推圣人爱物之仁,

可知以肉表诚孝恭敬之非义也。夫表我诚孝恭敬,当以极慈祥清净之物方可。何

可以猪、羊、鸡、鸭、鱼、虾、等极秽污之物,又复活活杀死。此等诸物死时,

其惨痛怨恨,难以言宣,有仁心者,何忍以杀彼诸物,表我诚敬乎。试思此之诚敬,为顺理之诚敬乎, 抑悖德之诚敬乎。仁人祭祖,尚求仁者之栗,今求刽之肉,是得为诚敬乎。由是言之,杀生以祭天地,是逆天地好生之德,天神地祗

,岂以此诸秽物为香洁,而 歆之乎。盖祭者,欲藉此以食其祭品耳。至于祭祖宗,奉父母,待宾客,当思有益于祖宗、父母、宾客,方为合理。今以极残酷之

杀业,为我致诚敬之表示,令祖宗、父母、宾客,同膺杀祸,此之诚敬,是祸害

,非诚敬也。而况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不加救济反为表我之诚

而加杀害乎。梵纲经云,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

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

杀我父母。楞严经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死死生生,互来相啖,

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

入楞严经,断食肉品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生死中,轮回不息。不曾作

父母、兄弟,男女、眷属,乃至朋友、亲爱、侍使,易生而受鸟兽等身,云何于

中杀之而食。世人只知现世,不知过去未来,故杀彼之身,充我之复,以为理所

应当。若知其生生世世,互相酬偿,及我与此诸物类,互为父母、兄弟、眷属,

互生。互为怨家对头,互杀。勿道不敢自食,即祭天地、祖宗、奉父母,待宾客

。亦不敢用肉。以肉乃精血所成之物,谓天地神祗此,何异诬人食污。祭祖、

奉亲、待客,何异杀过去祖宗、父母、宾客,奉现在祖宗、父母、宾客,又令祖

宗、父母、宾客,永劫常受杀报乎。且勿谓人畜轮回,渺茫难稽,史鉴所载,多

难胜数。即就近见闻,亦复不少。固当深信,勿造杀业,以既造杀业,必受杀报

。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畏因,则不造杀因,自无杀报。畏果,则徒劳畏

惧,了无所益。

 


 

华严大纲

实际理地、不立一尘。凡圣生佛,均难称谓。修持门中,须备众德。一法若缺。

莫证法身。我释迦牟尼世尊,尘点劫前,早成正觉,为度众生,示生世间。隐其

圣德,示同未悟,为物作则,出家修道。迨其一睹明星, 然大悟。曰,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无

师智,自然智,则得现前,于是华藏世界,海会云集,悉为十住,十行,十回向

,十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于菩提场,及余六处,说一真法界,寂照圆融,生佛不二,空有莫名之理性。及由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

,以至妙觉佛果,修因证果各阶级。是知理由事显,事由理成,理事圆融,方合

佛道。世有狂人,专重理性,不务事修,上违佛教,下负自心,自误误人,诚可

怜悯。此经凡八十一卷,三十九品。清凉国师,分为信、解、行、证四分。又以

信分六品经,名为所信因果周。解分三十一品经,分为二周。以前二十九品,为

差别因果周。以后二品,为平等因果周。三、行分一品经,为成行因果周。四、

证分一品经,为证入因果周。周者,事理周备,无所欠缺之谓也。全经大纲,揭示 尽,依此修持,直达堂。前之八会,绝无凡夫二乘,虽有天龙八部,皆是

大权示现,实非系凡夫。后之一会,虽有声闻舍利弗等,已证圣果。纵然在会,

不见如来胜妙法身,不闻一乘圆顿妙理,但见如来应化之身,及闻生灭四谛之法

而已。所谓一身示相,胜劣殊观,一音说法,偏圆异闻。及文殊往福城大塔庙前

,善财亲近文殊。已证十信满心,承文殊教,南参五十三位诸善知识。首参德云

,即证初住,以后随闻随证。末后至普贤所,普贤以威神力加被。俾善财所证,

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是为等觉菩萨。普贤为称如来胜妙功德,劝进善财,及华

藏海众,同以十大愿王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此经备明一生

成佛之因果,而以求生西方为结归。可知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世有行人,藐视因果,及净土者,皆由不知因果净土,为成佛之根本,而只以愚夫愚妇当之,以致自失善利也。

 


 

八功德水

按佛经,八功德水。一澄清,异此方混浊。二清泠,异寒热。三甘美,异咸淡劣味。四轻软,异沉重。五润泽,异臭腐褪色。六安和,异急暴。七除饥渴,异生冷。八长养诸根,异损坏诸根,及沴戾增病没溺等。

 


 

世尊于方等会上特说净土三经

华严妙典。理事圆融。理由事显,事由理成。理事各其极。圆证 毗法身。以

故如来初成正觉,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说

如来自证法门诸因果法。因果,即事。如来自证之法,即一真法界,寂照圆融,

不生不灭,非又非空之真如佛性也。此之佛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佛以究竟

证故,常享常、乐、我、净、之法乐。众生以彻底迷故,恒受生死轮回之妄苦。

譬如大圆宝镜,经劫蒙尘,虽有照天照地之光,莫由发现而得受用。故借诸菩萨

互相酬倡,为说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各法门。又复以十大

愿王,导归极乐以期圆满佛果。此如来以自证之因果,普示一切众生,令其各各

亲证之一大 范也。华严独被大机,二乘、凡夫,莫有受。故于方等会上,特

说净土三经,俾彼若凡若圣,同事修持,以期现生出此五浊,登彼九莲也。佛在

摩竭提国,灵鹫山中,说阿弥陀佛最初因地,弃国出家,发四十八愿。又复久经

长劫,依愿修行。 迨至福慧圆满,得成佛道。所感之世界庄严,妙莫能名。十方

诸佛咸赞叹。十方菩萨,与回小向大之二乘,具足惑业之凡夫,咸得往生,等蒙

摄受。是为无量寿经。于摩竭提国王宫中,说净业三福,十六妙观。俾一切众生

,悉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则是心作众生,是心是

众生,众生烦恼业海,从心想生之义,已着于言外。果能深明此义,谁肯枉受轮回。末明九品生因,以期各修上品。是为观无量寿佛经。于舍卫国给孤独园,说

净土依正妙果令生信。劝闻者应求往生以发愿。令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信、愿

、行、三,为净土法门之纲宗。具此三法,或毕生执持,已得一心、。或临终方闻,止称十念。均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是为阿弥陀经。此三,乃专说净土之经。而阿弥陀经,言简义丰,摄机尤普。以故禅、教、律、诸宗,皆奉为日课焉

。诸大乘经,带说净土者,多难胜数。而楞严经大势至念圆通章,实为念佛最妙

开示。果能如子忆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念,岂有不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近证圆通,远成佛道乎哉。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虽具足惑

业之博地凡夫,但能信愿念佛,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纵已证等觉之高位菩萨,犹须回向往生,方可圆满佛果。是知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一

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以其为十方三世一切佛

,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故得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

俱阐,万论均宣也。然此法门,两土世尊之所建立。释迦在娑婆,详示净土,遣

其归去。弥陀在极乐,待彼临终,接其归来。盖欲众生,即于现生出生死苦,证

真常乐。其哀怜保护之心,穷劫难宣。有谓既为释迦弟子,当念释迦牟尼佛,求

生此土之华藏世界。不知释迦之教念阿弥陀佛者,为令博地凡夫,仗佛慈力,往

生西方,以超凡入圣也。此土之华藏世界,唯破无明证法身之大士能见。凡夫则

只见秽土,不见实报庄严,何可滥拟。况西方亦在华藏世界之内。而华严会上,

尽华藏世界海诸菩萨,皆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以期圆满佛果。汝何人斯

,敢与彼抗。 溯自大教东来,远公首开莲社。一倡百和,无不率从。畅佛之本怀

。唯此法为最。自兹厥后,代有高人,续 焰传灯,光腾中外,迄至于今,宗风不坠。而天台宗之智者大师,贤首守之清凉国师,慈恩宗之窥基法师,禅宗之百丈

禅师,律宗之大智律师,莫不释经著论,普劝修持,其事迹具载于净土圣贤录。

是知禅、教、律诸知识,悉随华藏海会之班,一致进行,求生极乐,况末法根机

浅薄者乎。

 


 

放生

放生一事,原为启发现未人之善心,以期戒杀吃素,普令含识,各得其所,各尽

天年。近之则息杀因,远之则灭杀果。小之则全吾心之纯仁,大之则弭世界之杀劫。且勿以为不急之务,而漠然置之也。

 

 


 

对症下药

大觉世尊,善治众生身心等病。善使天下太平,人民安乐。心病者何,贪 嗔痴是

。既有此病,则心不得其正,而逐情违理之念,炽然而起。此念既起,必欲遂己

所欲,则杀盗淫之劣心,直下现诸事实矣。所谓由惑造业,由业招苦,经尘点劫

,无有了期。如来愍之,随彼众生之病,为之下药。为彼说言,贪嗔痴心,非汝

本心。汝之本心,圆明净妙,如净明镜,了无一物。有物当前,无不彻照。物来

不拒,物去不留。守我天真,不随物转。迷心逐境,是名愚夫。背尘合觉,便入

圣流。人若知此,心病便愈。心病既愈,身病无根,纵有寒热感触,亦无危险。

心既得其正,身随之而正。以既无贪嗔痴之情念,何由而有杀盗淫之劣行乎。人

各如是,则民胞物与,一视同仁,又何有争地争城,互相残杀之事乎。以故古之

聪明睿智之王臣,无不崇奉护持者,以其能致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不识不知

,致太平于无形迹中也。

 

 


 

火化

西域葬法有四。一水漂,投诸江河以餧鱼鳖也。二火焚。火焚其尸,冀破我执也

。三土埋, 穴土掩藏,俾无暴露也。吾国皆主土埋,然沧桑互变,地路屡更,掘

墓暴骨,极为惨伤。四施林。置之林间,俾鸟兽事也。今外蒙古,置之旷野,以

饲鸟兽。自佛法东来,僧皆火化。而唐宋崇信佛法之高人达士,每用此法,以佛

法重神识,唯恐耽着身躯,不得解脱。梵之,则知此不是我,而不复耽着。又为

诵经念佛,期证法身。

 


 

善财参弥勒

弥勒者,当来下生娑婆世界之教主也。楼阁着,善财南参时,弥勒所住之屋宇也

。重屋名楼,岑楼名阁,此之楼阁,胜妙无比,凡夫、二乘,权位菩萨,皆不能见,乃弥勒无量劫来,上求下化,胜妙所感之报境也。善财既参德生、有德、二

善知识已。又令往南方海国,大庄严园,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请教弥勒菩萨

。彼菩萨必能为汝说究竟契理契机妙法,令汝得大利益。于是善财极力对治烦恼

习气,极力修持戒定慧道。至海岸毗卢遮那大楼阁前,五体投地,愿见弥勒,说

偈赞叹。乃见弥勒从别处来。善财顶礼,弥勒为同来大众,赞叹善财,为真佛子

,真法器。又为善财说菩提心种种功德,以培成佛之基。令入大楼阁中,周遍观察,则能了知学菩萨行。学已,成就无量功德。善财白言。唯愿大圣。开楼阁门

,令我得入。弥勒弹指出声,其门即开,令善财入,入已还闭。见其楼阁,广博

无量,同于虚空。地及宫殿,一切供具,皆以无量众宝而共合成。又见其中。有

无量百千诸妙楼阁,一一广博严丽,皆同虚空,不相障碍,亦无杂乱。于一处中

,见一切处。一切处中,悉如是见。尔时善财普申礼敬, 才始稽首,自见其身,

遍在一切诸楼阁中,普礼一切诸佛法僧,具见种种不可思议自在境界,所谓或见

弥勒初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所亲何知识,所证何三昧,以至亲证法身,于十方

法界,经佛刹微尘数劫,现三乘六道等身,以行教化。一一圆见、并十方世界一

切诸佛,从初发心,以至成佛度生,及与涅槃,法住久近,亦各圆见。善财在楼

阁中,上求下化,经佛刹微尘数劫,精勤修持种种妙行,而不疲倦,一心直趣无

上菩提。时弥勒菩萨,即摄神力,入楼阁中,弹指作声,告善财言,善男子起,

法性如是。此是菩萨知诸法智,因缘聚集所现之相。如是自性,如幻如梦。是知

此大楼阁,即法界藏。凡法界中所有诸微妙事,此楼阁中,无不圆见,所谓十世

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土,自他不隔于毫端。非弥勒神通道力,善财竭

诚尽敬,何克臻此。

 


 

临终三要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

,不可不早为之计虑也。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

舍此身躯。复受别种身躯耳。不知佛法者,直是无法可设,只可任彼随业流转。

今既得闻如来普度众生之净土法门,固当信愿念佛,预备往生资粮,以期免生死

轮回之幻苦,证涅槃常住之真乐。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

愈者。宜发孝顺慈悲之心,劝彼念佛求生西方,并为助念,俾病者由此死已,即

生净土,其为利益,何能名焉。今列三要,以为成就临终人往生之据。语虽鄙俚

,意本佛经,遇此因缘,悉举行焉。言三要者,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

。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果能依此

三法以行,决定可以消除宿业,增长净因,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一得往生,则

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渐渐进修,必至圆成佛果而后已。如此利益,全仗眷属助

念之力。能如是行,于父母,则为真孝。于兄弟,姊妹,则为真弟。于儿女。则

为真慈。于朋友、于平人,则为真义真惠。以此培自己之净因,启同人之信向,

久而久之,何难相习成风乎哉,今为一一条陈,庶不至临时无所适从耳。第一

、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者,切劝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应交代事

,速令交代。交代后,便置之度外,即作我今将随佛往生佛国,世间所有富乐眷

属种种尘境,皆为障碍,致受祸害,以故不应生一念系恋之心。须知自己一念真性,本无有死。所言死者,乃舍此身而又受别种之身耳。若不念佛,则随善恶业力,复受生于善恶道中。(善道,即人,天。恶道,即畜生,饿鬼,地狱。修罗,

则亦名善道,亦名恶道,亦彼修因感果,均皆善恶夹杂故也。)若当临命终时,一

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此至诚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发慈悲,亲垂接引,令得往生。且莫疑我系业力凡夫,何能少时念佛,便可出离生死,往生西方。当知佛大

慈悲,即十恶五逆之极重罪人,临终地狱之相已现,若有善知识教以念,佛或念

十声,或止一声,亦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此种人念此几句,尚得往生,又何

得以业力重,念佛数少,而生疑乎。须知吾人本具真性,与佛无二,但以惑业深重,不得受用。今即归命于佛,如子就父,乃是还我本有家乡,岂是分外之事。

又佛昔发愿,若有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以故一切众生,临终发至诚心,念佛求生西方者,无一不垂慈接引也。千万不

可怀疑,怀疑即是自误,其祸非小,况离此苦世界,生彼乐世界,是至极快意之事,当生欢喜心。千万不可怕死,怕死则仍不能不死,反致了无生西之分矣。以

自心与佛相违反故,佛虽具大慈悲,亦无奈不依佛教之众生何。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如大冶洪炉。吾人多生罪业,如空中片雪。业力凡夫,由念佛故,业便消灭

。如片雪近于洪炉,即便了不可得。又况业力即消,所有善根,自然增长殊胜,

又何可疑其不得生,与佛不来接引乎。如此委屈宛转开导安慰,病人自可生正信心,此系为病人所开导者。至于自己所应能尽孝致诚者,亦唯在此,切不可随顺

俗情,求神问医。大命将尽,鬼神医药,岂能令其不死乎。既役情于此种无益之事,则于念佛一事,便纷其诚恳,而莫由感通矣。许多人于父母临终,不惜资财

,请许多医生来看,此名卖孝,欲世人称我于父母为尽孝。不知其天地鬼神,实

鉴其心。故凡于父母丧葬等事,过于张罗者,不有天灾,必有人祸,为人子者,

宜注重于亲之神识得所,彼世俗所称颂,固不值明眼人一哂,况极意邀求,以实

罹不孝之大咎乎。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者。前已开导病人,令生正信。然彼病人,心力孱弱,勿道平素绝不念佛之人,不易相继长念,即向来以念

佛为事者,至此亦全仗他人相助,方能得力。以故家中眷属,同应发孝顺慈悲之心,为其助念佛号。若病尚未至将终,当分班念,应分三班,每班限定几人。头

班出声念,二三班默持念一点钟,二班接念。头班,三班默持,若有小事,当于

默持时办。值班时,断断不可走去。二班念毕,三班接念,终而复始。念一点钟

,歇两点钟,纵经昼夜,亦不甚辛苦。须知肯助人净念往生,亦得人助念之报。

且莫说是为父母尽孝应如是,即为平人,亦培自己福田,长自己善根,实为自利

之道,不徒为人而已。成就一人往生净土,即是成就一众生作佛,此等功德,何

可思议。三班相续,佛声不断。病人力能念,则随之小声念,不能念,则摄耳谛听,心无二念,自可与佛相应矣。念佛声不可太高,高则伤气,难以持久。亦不

可太低,以致病人听不明白。不可太快,亦不可太慢。太快则病人不能随,即听

亦难明了。太慢则气接不上,亦难得益。须不高不低,不缓不急,字字分明,句

句清楚。令病者字字句句,入耳经心,斯易得力。念佛法器,唯用引磬,其他一切,概不宜用。引磬声清,听之令人心地清楚。木鱼声浊。故不宜用于临终助念

。又宜念四字佛号。初起时,念几句六字,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不念南无,

以字少易念。病人或随之念,或摄心听,皆省心力。家中眷属如此念,致令病人

,佛念间断。若值饭时,当换班吃,勿断佛声。若病人将欲断气,宜三班同念。

直至气断以后,又复分班念三点钟,然歇气,以便料理安置等事。当念佛时,不

得令亲友来病人前问讯谕慰。既感情来看,当随念佛若干时,是为真实情爱,有

益于病人。若用世间俗情,直是推人下海,其情虽可感,其事甚可痛。全在主事

者明道理,预令人说之,免致有碍面情,及贻害病人,由分心而不得往生耳。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者。病人将终之时,正是凡、圣、人、鬼分判之际

,一发千钧,要紧之极。只可以佛号,开导彼之神识,断断不可洗澡、换衣,或

移寝处。任彼如何坐卧,只可顺彼之势,不可稍有移动。亦不可对之生悲感相,

或至哭泣。以此时身不自主,一动则手足身体,均受拗折扭裂之痛,痛则嗔心生

,而佛念息。随嗔心去,多堕毒类,可怖之至。若见悲痛哭泣,则情爱心生,佛

念便息矣。随情爱心去,以致生生世世,不得解脱。此时,所最得益者,莫过于

一心念佛。所最贻害者,莫过于妄动哭泣。若或妄动哭泣,致生嗔恨,及情爱心

,则欲生西方。万无有一矣。又人之将死。热气、目下至上者。为超升相。自上

至下者为堕落相。故有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之,以

致神识未离,因此或有刺激。心生烦痛,致不得往生。此之罪过,实为无量边。

愿诸亲友,吝各恳切念佛,不须探彼热气,后冷于何处也。为人子者,于此留心

,乃为真孝。若依世间种种俗情,既是不惜推亲以下苦海,为邀一般无知无识者

,群相称赞其能尽孝也。此孝与罗刹女之爱,正同经云,罗刹女食人,曰,我爱汝,故食汝。彼无知之人之行孝也,令亲失乐而得苦,岂不与罗刹女之爱人相同乎。吾作此语,非不近人情,欲人各于实际上讲求。必期亡者往生,存者得福。

以遂孝子贤孙亲爱之一片血诚,不觉其言之有似激烈也。真爱亲者,必能谅之。

顶圣眼天生等者,谓人气己断,通身冷透,唯头顶独热者,则必超凡入圣,了生

脱死也。眼天生者,若眼及额颅处独热,则生天道。心处独热,则生人道。肚腹

独热,则生饿鬼道。膝盖独热,则生畜生道。脚板独热,则生地狱道。此由人在

生时,所造善恶二业,至感现如是,非可势力假为也。是时若病人能至诚念佛,

再加眷属善友助念之力,决定可以带业往生,超凡入圣耳。不须专事探试征验,

以致误事也。至嘱至祷。

 


 

净土指要

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等觉菩萨,不

能超出其外。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不断惑业,得出轮回.即此一生,定登

佛国。末世众生,根机陋劣,舍此法门,其何能淑。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

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戒为诸法之基址,菩提心为修道

之主师,信愿为往生之前导。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非信何由发愿

,非愿何由起行,非持名妙行,何由证所信而满所愿。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信、愿、行如鼎三足,缺一则蹶。若不注重信愿,唯期持至一心,纵令深得一心,亦难了生脱死。何以故。以烦惑未尽,不能

仗自力了生死。信愿既无,不能仗佛力了生死。世有好高务胜者,每每侈谈自力

,藐视佛力。不知从生至死,无一事不仗人力,而不以为耻。何独于了生死一大事,并佛力亦不愿受,丧心病狂,一至于此。净宗行者,所当切戒。至于修持法则,常当如子忆母,行住坐卧,语默周旋,一句佛号,绵绵密密,任何事缘,不

令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能如是者,决定往生。又须心念仁怨,气象浑穆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常思己过,莫论人非。

等觉菩萨,二六时中,礼十方佛,忏除宿业。况在凡地,常当惭愧,何敢自恃。

若自恃者,纵有修持,皆属魔业。如是之人,切勿亲近,免致日久,与之俱化。

直须守定宗旨,不随经教,及善知识语言所转,舍此别修也。此之法门,乃十方

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一切法门,无不从

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故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俱阐,万

论均宣。吾辈末学,何可立异,以取自误误人之罪愆乎。愿深思之,愿深思之。

 


 

家庭教育发隐

世乱极矣,人各望治,不知其本,望亦徒劳。其本所在急宜知之。家庭母教乃是

贤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不于此讲求,治何可得乎。母教第一是胎教,胎教

乃教育于禀质之初。凡女人受孕之后,务必居心动念行事,唯诚唯谨,一举一动

,不失于正。尤宜永断腥荤,日常念佛,令胎儿禀受母之正气,则其生时,必安

乐无苦。所生儿女,必相貌端严,性情慈善,天资聪明。及至初开知识,即为彼

说做人之道理。如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及三世因果之罪福,六

道轮回之转变。俾彼心中常常有所恐怖,有所冀慕。再令念佛、念观世音,以期

增福增寿,免灾免难。不许说谎话,说是非,打人骂人。不许糟践字纸,糟践五

榖,糟践一切东西。不许乱吃食物。不许与同里群儿聚戏。稍长,即令熟读太上

感应篇,文昌阴骘文,观帝觉世经,俾知有所师法,有所禁戒。一一为其略说大

意,以为后来读书受益之前导。幼时如是,愈读书愈贤善,不患不到圣贤地位,

光宗耀祖也。否则任性骄惯,养成败类,纵有天资,亦不知读书为学圣贤,则读

的书愈多愈坏,古今大奸大恶之人,皆是有好天资大作用之人,只因伊父母先生

,均不知教学圣贤,躬行实践。止令学文字,为应世谋利禄之据,其智识之下劣

,已到极底。以驯至于演出废经废论,争城争地,互相残杀之恶剧。此种祸乱,

皆彼父母先生,不知教子弟之道所致。自己纵无大恶,而坏乱世道人心之罪,当

与彼子弟同受恶报于永劫矣。吾故曰,教子为天下太平之根本,而教女为尤要。

以人之幼时,专赖母教。父不能常在家内,母则常不离子。母若贤慧,则所行所言,皆足为法。见闻已熟,心中已有成规。再加以常常训诲,则习已成性。如镕

金铸器,模型若好,器决不会不好,以故教女比教子尤为紧要也。以贤母由贤女

而来,若无贤女,何由而有贤母。无贤母,又何由而得贤子女哉。此种极平常之

道理,人人皆能为之,所痛惜者,绝少提倡之人,俾为母者,唯知溺爱,为父者

,亦无善教。及至入塾读书,为师者亦由幼时未闻此义,故亦不知读书为学圣贤

,不教生徒躬行践圣贤所说之道。但只学其文字,以为谋利禄计。而不知学圣贤

有莫大之利益,自己与子孙,生生世世,受用不尽。谋利禄,谋之善,不过现生

得小富贵而已。谋之不善,现生身败名裂,子夭孙绝者,比比皆是,人与天地共

称三才者,以有以先觉觉后觉,继往圣开来学之功能,故得此尊称。若不以学圣

贤为事,则是行肉走尸。唯知饮食男女之乐,则与禽兽何异。人之一字,尚是冒名,况与天地共称三才乎。然人性本善,人皆可以为荛舜,人皆可以作佛。而不

能为荛舜,不能作佛者,只有性德,无有克已复礼,闲邪存诚,及修戒定慧,断

贪嗔痴之修德耳。此之修德。最初又贤父母师长而启发之,继则自己孜孜矻矻,

努力修持。虽未能即到荛舜与佛之地位,其去下愚之人,日在人欲中埋没者,已

天渊悬殊矣。书云,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经云。迷则佛即众生,悟则

众生即佛。幸其为荛舜、作佛、之机在我,有血性汉字,岂肯以此性德,任人欲

所锢,永为沉沦苦海之下愚众生乎。愿世之为父母,为师长,为儿女生徒者,

各各勉之,则吾国幸甚,全球幸甚。

 


 

学医发隐

佛为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生死等病,然生死大病,由心而起,故先以治心病为

前导。果能依法修持,则身病即可随之而愈。身病有三。一宿业,二内伤,三外感。此三种病,唯宿业难治。傥能竭诚尽敬。发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念南无阿

弥陀佛,及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超度宿世所害之怨家对头,彼若离苦得乐,

病者即可业消病愈。不但不复为祟,反感超度之恩,而阴为护佑。凡婴此病,及

医此病者,均不可不知此义。二内伤,或用心过度,或于酒、色、财、气,各有

嗜好。若能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兼用药治,必易痊愈。

傥不注意于根本,唯仗医药,亦难见效。纵效,亦不能永不复发。三外感,但能

依前内伤所说之法而行,纵有外受风寒暑湿之患,亦极易治。若不注意于惩忿窒欲,闲邪存诚,即外感亦不易治。以根本受伤,徒治枝末,殊难得益。所以圣人

致治于未乱,保身于未病,虽无治保之奇迹,其为治保也大矣。余素不知医, 颇

欲世人咸皆无病,日持大悲咒,加持净水。有久婴痼疾,中西医士不能治者,令

其戒杀护生, 吃素念佛,念观音。果真至诚,即可立刻回机,不久自愈。纵不即愈,决无加重之理。且能消除恶业,增长善根,又无所费。汝欲学医,虽以针灸

药品为事,须以大菩提心,常以佛菩萨圣号,及大悲咒,普为自他持诵。以期彼

此同获现生身心安乐,临终决定西方。则不负为佛弟子,随分随力,普利自他之道。若如世之庸医,唯期得利,不以救人病苦为事。纵令财发巨万,祗得其自身

永堕恶道,子孙或成败类,或竟灭绝。徒得自利利他之机,反成害人害自之果,

可不哀哉。感应篇云,祸福无门,唯人自召。独世之大聪明人。多多皆是欲得福乐,反召祸殃。汝能不随彼流,当可得大国手之名实,否则便是民贼而已。何取

何舍,祗自择焉。

 


 

病中法语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

念南无阿弥陀佛。若气促,则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除此一年外,心中不可再起一丝毫别种的想念。亦不可望病速好,亦不可另

起求神求天保佑的想念。有此种想念,便与阿弥陀佛之心隔开了,因此便不能得

佛慈加被之力。你要晓得,天地父母,均不能令你出生死轮回,唯有阿弥陀佛,

能令你出生死轮回。你若肯放下一切,一心念佛,若世寿未尽,就会速好。若世

寿已尽,即往生西方。然不可求病速愈,只可求速往生。求病愈,若寿尽,便不

得往生。求往生,若寿未尽,则速得痊愈。往生西方,好处说不尽,较彼生到天上,做天帝天王,尚要高超过无数无量万万万万倍。你切不可痴心妄想怕死,有

怕死的心就不得往生了。我们在世间,犹如蛆在粪坑里,囚在坚牢里,苦得了不得。往生西方。如出粪坑坚牢,到清净安乐逍遥自在之家乡,何可怕死。若一有

怕死的心,便永远在生死轮回中受苦,永无出苦的时期了。你若能出声念,则小

声念,不能出声念,则心里默念。耳朵听别人念,心中亦如此念。又眼睛望着阿

弥陀佛,(即室中所供的佛)心中想着阿弥陀佛。有别种念起,当自责曰,我要仗

佛力生西方,何可起此种念头,坏我大事。你若肯依我所说的念,决定会往生西

方,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永劫常受快乐,了无一丝一毫之苦事见闻,又何有此

种之疾病苦恼乎。傥心中起烦恼时,要晓得这是宿世恶业所使,要坏我往生西方

之道,要使我永远受生死轮回之苦。我而今晓得他是要害我的,我偏不随他转。

除过念佛外,一事也不念他。那就能与佛心心相应,蒙佛接引,直下往生矣。好

记我语,自可速得莫大之利益。

 


 

因果

因果二字,遍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罄无不尽。盖不佛教之所尚,世法之所不废也。其在儒书,早垂明训。易云,积善余庆,积不善余殃。书云,作善降祥,作

不善降殃,岂非因果之谓耶。而春秋左氏传所载,一切奇奇怪怪,善善恶恶,皆

因果之实录。使后之人诵其书,按其事, 懔然于祸福之无常报应之不爽。由有鬼

神战 兢惕厉,上智者固能奋志时敏, 聿修厥德下愚者,亦知所畏惧,不敢为恶。

故因果着,实为维系人心之大防,足以辅助王化所不及。乃世出世间圣人,平治

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亦古今国家治乱兴衰之关键也。今日世道陵夷,人心陷溺,所以至于此极者,皆由不明因果报应之理所致。因果之理不明,其近因虽受

新学说之响,而其远因实由儒辟佛有于酿成之也。盖自宋儒之说兴,曰,鬼神者

,二气之良能也。曰,人死神亦飘散,虽有剉斫舂磨,将何所施。曰。君子有所

为而为善,则其为善也必不真,何事谈及因果。夫无所而为善,祗可以语上智之人。中人以下,必资有所劝而后善。今曰无所为而为,是阻人向善之路也。圣人

以神道设教,幽赞于神明。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

故知鬼神之情状。今以鬼神为虚诞,是废先王之教也。既死归断灭,无因果,无

报应,则一切逆恶之行,凡可以得逞其志者,有何所惮而不为乎。乱天下而祸人

类者,必自此始矣。彼程、朱、只知勉君子无所为而为善,独不虑小人无所畏而

为恶耶。天下君子少而小人多,则程、朱、之言,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矣

,可不恫哉。然程、朱、理学之说,多取诸佛经,乃欲以此自雄,以得于人者,

反谓人不我若。逐掩耳盗铃,阴奉而阳违,甚至不惜操戈以逐之,夫果何为而然也。曰为门庭之见,及欲配飨文庙耳。彼徒以门庭之见而贻天下后世以无穷之祸患,此亦程朱所不及料,而有心人所为深痛之也。夫程、朱、为有宋一代大儒,

其维护人伦纲纪之功,何可湮没。而其立言,乃不免违悖先圣, 贻误后世。吾人

读书尚古,可不深察乎哉。其二今欲昌明因果之事理,及其实行之方法,必先事

于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又须以妇女为主体。盖世有贤母,方有贤子。伊古贤母,从事胎教,钧陶于禀质之初,化育于未生以前,而必期其习与性成也。如周

之三太(太姜,太任,太姒)。阴相其夫,胎教其子,皆女子之圣人,实开周家王业之基。予尝谓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又谓教女为齐家治国之本者,

即指克尽妇道,相夫教子而言也。乃今之女流,多不明此义,而妄欲参政揽权,

思做大事,逐将家庭培植根本之道,置之度外。此真聚万国九洲之铁,也 铸不成

此一个大错,深可慨也。培植家庭根本之道维何。即凡教子女,必在于孩提之时,先须使知因果报应之说,则一切悖恶行为,自有所畏而不敢为。讲因果之书,莫

善于感应篇,及阴骘文。此二书,能为之常常讲说,自有莫大之利益。盖童蒙天

性未漓,善言易入,幼而习焉,久则成性,及既长而不可改也。正本清源,端在

于此,故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今天下所以大乱者,皆由一班不明教育原理

之父母有以养成之也。盖既不能以胎教善其始又不能以因果策其后,根本一坏,

逐泛滥而不可收拾。于是非孝无亲之说,家庭革命之谈,乃昌言而不讳。驯至朋

友则利交而货卖,夫妇则兽合而禽离。廉耻道丧,天理绝灭,洪流滔天,未知所届。即起孔子释迦于今日,亦无法以救之, 岌岌乎殆哉。然则将奈何。曰,挽救

之道,唯有注重家庭教育,翼各为子女讲明因果之事理,以培植其根本而已。既

植善因,必获善果,庶将来人心 丕变,风俗渐淳,天下国家,其有太平之望乎。